建智慧城市 忌零敲碎打
发布时间:2018-09-13 09:30
分享到:
智慧城市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培育与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相关的智慧要素;二是如何把这些要素整合到城市的空间上,为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服务。
所谓的城市空间,我们可以把其分解为家庭、建筑、社区、产业园区等单元,这些单元以不同的方式组成不同规模的城镇。如果我们看到在城市单元中已经有正在开展的智慧应用,便可以说基本具备了智慧城市的基础。
目前的智慧应用更多地还处在碎片化阶段,每一种智慧要素由不同的企业研发并进入市场,直接面对用户。这些要素可以各自开展系统化的智慧服务,但是还不构成满足城市多方面治理和社会化应用需求的智慧服务。如果我们在一个空间单元内尽可能多地注入智慧要素,同时把这些要素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整合起来,通过城市大脑或者是智慧中心协调指挥,系统地开展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那么可以说,这个空间单元具备了智慧城市的雏形。
以智慧家庭为例。碎片化阶段的智慧家庭中,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仍需单独的人工操作。如果我们通过一种智能化的模式使得一个手机就可以操控所有的电器,甚至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的变化自动地控制电能的消耗、房间的温度等等,并根据消耗总结出规律,那么这个家庭便步入了智慧化进程。城市也是如此,交通的智慧化、治安管理的智慧化、应急服务系统的智慧化、各种基础设施管道系统监测的智慧化,都通过城市大脑来进行控制,城市便步入了智慧化的进程。
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针对目前各种智慧要素碎片化地进入城市相互竞争所提出的更为系统化的整合方案。这个方案需要在一些城市开展实践,或者在城市空间的基础单元进行试验。
有关的研发已经在进行,问题是在哪些城市空间领域可以率先开展实践。这就需要政府的决策和判断,需要企业家的支持和跨界合作,更需要转变传统的理念,按照市场的方法来开展实践,把服务的目标对准城市居民,才能够取得有效的进展。
当前的实践存在着一些误区,譬如一些企业想以自己的产品统领智慧城市;还有的企业更看重政府项目的公关;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多地关注办公系统的改善。实际上市场才是最好的检验标准,瞄准社会的需求才能促进研发。转变企业对于智慧城市的认知,让其回归到跨界和合作,才是实现城市诸多智慧要素整合的关键。
仍以家用电器的智慧化为例,它需要企业在研发时注重各种电器的整合,更需要不同的电器供应商提供共享的技术空间。推广到城市的智慧中心,则要从办公系统的应用转向面对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如此才能敏感地体验到需求端的变化,推动智慧城市的技术革命和每一种智慧要素的更新。
总之,我们现在鼓励城市进行这种试验和实践,我们也鼓励开发商和运营商愿意在自己的领域内率先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和探索。尽管世界上1.0版智慧城市不多,但是我们需要从0.5开始向1.0阶段的尝试,为未来的智慧城市N.0版本的出现奠定好实践的基础。(李铁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