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信息通信与互联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电信普遍服务稳步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走深向实、信息惠民与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愈发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未来,需适度超前部署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以信息通信技术助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全面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022年5月28日,河南许昌建安区陈曹乡优质专用小麦高产示范田内的智慧农业小型气象站。该气象站是一款集多功能于一体、低功耗、便于野外监测使用的高精度气象观测设备。
信息通信技术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同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信息通信技术为乡村产业发展升级注入新动能。一是赋能传统农业安全高效生产,信息通信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深化,创造出生产率较高、可预测、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更强的生产经营系统,促进农业在生产决策、过程管理、产品质控等领域的升级转型,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与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农业生产利润率和生态发展可持续性。二是加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与未来一个时期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信息通信技术具有渗透效应强、物理接入限制小、沟通时延低等特性,能够有效提升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融通程度,以更多元化方式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开辟路径。三是创造农村新型工作机会,以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为底层支撑的数字经济能够打破经济机会在城乡地理上分布不均的障碍,帮助农村居民通过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民宿、乡土风情展播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岗位,利用优势禀赋,接触并获得更为广泛的工作机会。
信息通信技术助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一方面,助力优质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加快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普惠数字金融等“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能够实现优质资源集中放大利用、低成本共享复用、匹配效用优化,有效增强农村居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培育农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包容性发展;另一方面,扩大社会服务创新供给,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信息通信技术能够赋能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开发,丰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渠道与合作方式,推动释放优质服务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通信技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路径。一是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数字化平台与线上应用更加便捷、更具实效,有效减少反馈与互动成本,“去结构化”属性使其成为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重要工具载体,为乡村治理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提供契机。二是助力营造开放透明的基层环境,乡镇政府运用“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能够提高基层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公开水平,增强信息反馈及时性;搭建便民互动的数字化监督平台,能够不断增强基层乡村治理的主动性、透明度,有效促进农村基层小微权力的透明规范运行。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率,“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网上政务服务模式在大幅提高农民办事便捷程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推进多领域数据聚集融合,精准对接职能与利益诉求,推动实现多维分析和决策支撑,助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乌空小学的孩子戴上VR眼镜,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地球”。信息通信技术为公益课程搭建起“云平台”,让大山深处的孩子有机会“飞上云端”,看到外面的世界。供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总站
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用日益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能力与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互联网发展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信息通信技术全面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电信普遍服务稳步推进,夯实农村数字化发展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实现高质量全覆盖,2015年电信普遍服务推进实施以来,先后支持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其中约1/3设施部署在原贫困地区,用以解决和改善包括原“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内重点地区的网络覆盖问题。截至2021年底,全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M,城乡全面实现“同网同速”。构筑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国搭建无线网络的学校数超过21万所,86.2%的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已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全国范围内所有三甲医院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覆盖全国近90%的县区。
二是提速降费行动蹄疾步稳,数字服务可负担性全面提升。城乡网络资费价格大幅下降,2015年提速降费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城乡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2017~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由55.8%上升至73%,高于全球65%的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价格指数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第71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3位,移动宽带价格指数五年来均低于全球平均价格水平。确保弱势群体网络可及性,基础电信企业面向农村脱贫户持续给予5折及以下基础通信服务资费折扣,精准降费举措已惠及超过2800万户农村脱贫户,累计让利超过88亿元。重点区域农村居民每月只需不到40元,用户即可享受个人手机、固定宽带和网络电视的套餐包。信息通信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通力协作为农村地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流量、网课专属流量包等精准普惠服务,抗疫关头确保农村与偏远地区网络课堂“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三是加快数字适老化、简约化改造,保障城乡共享数字生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显示,农村60岁老人整体占比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是实现数字包容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进程,推出大字体、大图标、语音引导等多种适老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累计完成630万次检测,推动主要互联网企业解决App开屏“关不掉”“乱跳转”、强制下载软件等问题,有效净化城乡网络生态。数字应用与农村人口特征适配性不断提升,信息通信技术全面助力农村老年人口共享美好数字生活。
四是扩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应用广度深度,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力。全面支撑电商下沉农村,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5年底的3530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2.05万亿元,规模总体扩大5.8倍。2021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等日益成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原生态”“手工劳作”“慢生活”成为独具竞争力的标签,助力农业生产自然景观、文化价值等属性变现。加速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走上田间地头,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机应用北斗终端超过40万台套,通过试点示范支持近12万套农机信息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已融入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领域,对农业生产领域赋能、赋值、赋智作用逐渐显现。
五是构筑坚实信息联通平台,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数字平台加速促进乡村高效多元治理,数字乡村信息平台正成为推进村级事务规范运行的重要工具,政民互动、安防监控、三务公开、信用积分、便民通信录、智慧党建等数字化手段方式成为乡镇政府、村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推动线上线下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有效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大数据有力支撑城乡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数据共享步伐加快,省、市、县卫生健康、移民、民航、铁路等领域1000多项防疫相关数据实现打通共享,支撑疫情防控调用1700多亿次。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撑建设的“通信和医疗物资大数据平台及行程卡”有效提升城乡间、区域间重点医疗物资的响应调度与精准防控工作。行程卡查询次数累计556亿次以上,成为城乡居民人人出行的“标配”和省、市、县各级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水平
未来,应持续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适度超前实施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部署。继续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不断提升完善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全面降低信息消费惠及农村居民的门槛。适度超前在农村地区部署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建设。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需求的适配性,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方案、应用软件。
二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深度对接。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加快为符合标准与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配备数字化检查检验设备。建立完善涉农信息普惠服务平台与机制,全面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数字服务平台的综合集成性,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的整合。加快推动数字应用的适农化、适老化改造。强化农民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数字、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建立完善“互联网+”青年返乡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引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数字乡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安全等标准,全面激发农业农村数据驱动活力。持续提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水平,提高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加快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农业农村建设与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打造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积极培育乡村智慧旅游、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模式。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品牌。
四是以信息通信技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进程。持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的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程度,不断探索与创新居民管理、疫情防控、返贫监测等智慧应用新场景,推动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服务统一、互通共享的“数字乡村一张网”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促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持续丰富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生活。(作者:王志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 《中国网信》2022年第7期